ISO說明   ISO認證   認識ISO   ISO輔導   品質管理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華米科技的AI“芯”與醫療可穿戴設備的未來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sohu.com/a/402523229_104421"

原標題:華米科技的AI“芯”與醫療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來源動脈網2020年6月16日,華米科技(NYSE:HMI)首屆AI創新大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所處的安徽合肥成功召開,科大系的科技企業再一次試圖引領潮流。以AI之名,華米正不斷攀上新的高度。短短一小時的發布會,五款AI引擎、一款光學傳感器相繼發布。當然,最引入矚目的,還是“黃山2號”新一代可穿戴領域AI芯片。如今的華米,已經在算法、傳感器、芯片三大核心均實現了跨越式的升級。這一次,它再度用科技,將自己與生活、健康聯系在了一起。逆市而上盡管這次籌備已久的發布會不得已由線下改到了線上,但集創始人、董事長、CEO為一身的黃汪依然顯得底氣十足。這不僅僅是因為發布會多達22萬的在線參會人數,更是因為過去一年豐收的業績。2020年3月,華米發布了2019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的總營收達58.123億元(合8.349億美元),較2018年全年增長59.4%;全年調整后的凈利潤為6.303億元人民幣(合9050萬美元),較2018年全年增長32.8%。營收和利潤均雙雙保持高速增長。在出貨量方面,華米繼續保持著在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方面的領先地位。第四季度和2019全年,同比增長均超過五成。其中,第四季度總出貨量為1470萬部,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920萬部的出貨量,同比增長達59.8%,刷新了單季度出貨紀錄。同時,2019年全年總出貨量則達4230萬部,相較2018年全年的2750萬部,增幅為53.8%。疫情幾乎沒有影響到華米的攻勢,即便在可穿戴全行業總體出貨量下降7.1%的情況之下,華米第一季度的財報仍逆市增長。“2020年第一個季度,華米旗下的智能手表全球出貨量達到了98萬臺,同比增長了80.2%,單一季度營收達到了創紀錄的10.8億元,同比增長了36.1%。其中,華米智能手表自主品牌AMAZFIT首次入圍美國的市場份額前5。將眼光放觀全球,華米已經在印尼、意大利、西班牙和印度4個國家的市場份額中,取得到TOP1的位置。”在發布會上,黃汪用一組數據概括了華米第一季度喜人的戰績。2018年,華米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全球供應鏈的管理總部,利用統一的平臺去調度全球供應商的生產和相關原料的供給,并收購了一系列海外企業,重點發力海外市場,這些動作成就了華米今日持續增長的成功。回頭來看,從小米生態圈的代工廠走到今天獨當一面的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巨頭,華米花了不到六年時間。AI賦能之下,可穿戴設備已經不再是“雞肋”,它正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管理產品。“AItoDecodeFuture”那么,什麼是真正可用于健康管理的可穿戴產品?在大會之上,黃汪用三個短句描述了他理想中,可穿戴下的健康管理。“運動應該是隨時隨地的。”“記錄應該是隨時隨地的。”“累加應該是隨時隨地的。”這一理想背后,華米對于可穿戴設備數據記錄提出了新的要求。黃汪表示:“智能手表的制造商總是在不斷向用戶重復一件事,即告訴用戶自己的設備能夠支持幾十種,甚至上百種運動模式,好像支持運動模式越多,就代表自己的產品越智能。但若仔細思考用戶的體驗,這樣的說辭似乎不那么走心,準確來說,廠商關注的方向出現的問題。”“真正的智能應該是讓用戶忘記‘設置’這一回事,讓設備能夠真正智能的獲取用戶的運動模式與信息,并給出直觀的數據反饋——用戶不需要復雜難懂的,不具參考價值的運動信息。”顯然,口號與藍圖難以將可穿戴設備與上述的健康管理理念真正聯系在一起,在首屆AI創新大會之上,華米一口氣發布了五款基于AI的健康引擎,用以將其產品設計理念貫徹到底。RealBeats?生物數據引擎:通過分析PPG光學心率數據和ECG心電圖數據,實現對心律不齊的自動甄別。華米科技已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共同完成了智能手環監測房顫的臨床醫學研究,搭載RealBeats?的智能手環PPG和ECG功能判斷房顫的準確度分別達到了93.27%和94.76%,這一結果與專業醫師的人工判讀結果基本一致。得益于這套引擎,到目前為止華米科技共監測到了91100次疑似房顫病例。此次新推出的第二代心臟數據AI生物引擎RealBeats?2,可能是全球最先進的心率AI引擎。它能有效地消除運動時對心率信號的噪聲干擾,夜晚和白天有效房顫監測時間分別達到了上一代的1.87倍和6.64倍。此外,通過建立心臟健康大數據模型,也成功實現了折返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頻發早搏的AI自動甄別。OxygenBeats?血氧數據AI生物引擎:該算法基于健康大數據模型對血氧信號進行預處理,消除信號噪聲,使測量精度提升達50%;而且通過使用多組血氧檢測值進行校準的方法,解決了因用戶佩戴錯誤帶來的誤差,進而提升了采集信息的準確度。黃汪介紹,華米采用了氧降實驗來驗證算法的準確度,結果顯示檢測準確率率可達100%,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不到90%;與專業血氧儀的檢測結果平均誤差僅為1.67%,精度超過大多數腕部可穿戴設備的血氧檢測算法。他透露,基于此前的合作,華米科技還會和鐘南山院士團隊一起,借助OxygenBeats?高精度血氧檢測的能力,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康復隨訪。預計搭載OxygenBeats?血氧數據AI生物引擎的智能手表,最近將在今年(2020年)三季度面世。SomnusCare?睡眠數據AI生物引擎:該算法基于華米海量的健康大數據,實現了對睡眠狀態的準確識別,并通過多維數據幫助用戶了解睡眠狀態和質量。其睡眠數據檢測精度超過了80%,而且能以將近100%的精度檢測出時長超過25分鐘的午睡數據。同時,針對嚴重危害健康的“隱形殺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華米科技結合OxygenBeats?血氧引擎,可以分別從睡眠狀態判定和血氧飽和度檢測兩個維度深度分析,實現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的智能識別,并及時提醒用戶采取必要的醫療措施。之前,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利用生物數據引擎,并結合天氣、季節、歷史周期等外部因素,華米科技已經建立了一套流行病發病趨勢的預測模型。隨著生物數據引擎全面升級,未來的流行病預測甚至預警能力,也會成為新型健康基礎設施平臺的一部分。人體活動模式AI識別引擎ExerSense?:如上文所言,現在幾乎市面上所有的智能手表,都需要用戶在開始鍛煉之前,手動設置一個運動模式,才能開始記錄。而華米科技通過對不同運動模式下的運動數據和心率數據進行分析。該引擎可通過華米可穿戴設備上運動傳感器和心率傳感器的數據檢測,實時匹配運動模型,最終能夠智能判斷用戶當前的運動模式。目前,ExerSense?已經可以自動識別19項運動模式,包括健走、跑步、騎行、游泳等,覆蓋了用戶95%的日常運動場景;用戶無需進行繁瑣的人工操作,就可以實現真正無感的智能運動模式選擇。人體健康評估系統huami-PAI?:該系統基于用戶心率數據,結合每日活動時間以及人體多維度生理數據,通過算法轉換成更為直觀的PAI值,幫助用戶智能掌握每日運動量。而且,PAI可以針對不同用戶,結合年齡、性別、靜息心率等個性化生理數據,為每個用戶打造一套絕對個性化的健康評估系統。該系統還加入了時間維度來分析運動量。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工作和作息習慣,自由制定運動目標。要達到100的PAI值,你可以選擇多天低強度運動,也可以集中幾天做高強度運動。根據HUNTFitnessStudy的研究結果,將PAI值保持到100以上,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提高預期壽命。該研究由挪威科技大學醫學院UlrikWisloff(烏爾里克.韋斯洛夫)教授主導,歷時超過35年,涉及到超過230,000名參與者。據黃汪透露,目前華米已經有很多款可穿戴設備支持huami-PAI?,包括最新發布的小米手環5。未來還將會有更多設備搭載,讓每一位用戶可以科學的設定并完成運動目標,改善身體健康。AI的支持:傳感器以及華米“芯”能力僅僅擁有算法支持,華米仍然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它還需要一個更優質的數據采集器,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傳感器便是其中的核心所在。“對大數據認真的人,要親自做傳感器。”這句話來源于2019年年底的全員信。大會之上,華米帶著新一代BioTracker?2PPG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來到了現場。與上一代相比,BioTracker?2可以支持多達五種生物數據引擎(RealBeats?、OxygenBeats?、SomnusCare?、ExerSense?、huami-PAI?),是華米科技有史以來研發的功能最豐富、檢測精度最高的人體生物傳感器,可以支撐運動、睡眠、心率、血氧以及個人健康評估系統PAI等生物數據引擎的數據采集,它是全球最強大的可穿戴的人體光學傳感器。但要發揮它的全部實力,還需要獨特的芯片助力。這便要說道這次大會最為核心的產品——“黃山2號”新一代可穿戴領域AI芯片。2018年9月,華米科技正式發布了“黃山1號”,這也是全球可穿戴領域的第一顆AI芯片。如今,歷時450多天的攻堅之后,全新一代的“黃山2號”終于出爐。據介紹,和“黃山1號”一樣,“黃山2號”仍基于先進的RISC-V架構。和在PC時代的英特爾X86架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RM架構一樣,RISC-V也被公認為是IoT(物聯網)時代最具潛力的芯片架構。它具有高運算效率和低使用功耗兩大優勢,相比于在可穿戴設備中常見的ARMCortex-M4架構處理器,整體運算效率提升了38%。黃汪透露,華米科技為“黃山2號”重新設計了AI本地生物數據計算NPU,采用卷積神經網絡加速技術,大大提升了本地AI數據計算的性能,加快了識別速度。基于心率數據,“黃山2號”的房顫識別速度是“黃山1號”的7倍,是市面上其它軟件算法的26倍。同時,“黃山2號”還加入了超低功耗傳感器AON模式,和蘋果一樣搭載了協處理器-C2協處理器。該處理器可單獨用于數據收集,能在主芯片處于休眠甚至關閉狀態時,仍持續保持健康數據的記錄工作;理論上可使黃山2號整體功耗下降50%,從而讓用戶徹底告別可穿戴設備的續航焦慮。目前,“黃山2號”已經流片成功,預計將于今年四季度量產。明年(2021年)上半年,搭載“黃山2號”的可穿戴新品也將面世。值得注意的是,未來這些軟硬件融合創造的功能將逐漸覆蓋不同價位的產品,“我們不會犧牲用戶追求健康的權利。”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問題擁有了這些能力之后,我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一下華米的定位。現在,這家公司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代工廠,而是擁有智能可穿戴領域大數據分析能力的生命科學公司。新的定位之下,華米必須思考一些新的問題。第一是審批問題,當華米的腕表向健康設備靠攏時,必然面臨更為嚴峻的審評審批。NMPA、FDA等認證對于產品的市場準入非常重要。據動脈網統計,在NMPA官方網站上以“穿戴式”、“可穿戴”、“ECG”、“腕式血壓”、“臂式血壓”等關鍵詞進行搜索,排除認證到期續發認證的情況,找到部分企業的產品通過了認證。盡管如此,由于很多企業的產品因為名稱沒有使用以上關鍵字,或者采用了貼牌生產,表單會有遺漏(若發現遺漏,歡迎各位聯系我們指正)。除了ItamarMedical的一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測量儀外全部為國產器械。這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于心電記錄和血壓監測,顯示了目前這兩個功能還是可穿戴設備醫用領域最主要的用途之一。數據來源于動脈橙數據庫華米在2018年通過了可穿戴動態心電記錄儀的審評審批,但隨著新功能的加入,華米或許還需對已有的功能進行更新。第二個是數據安全問題,在首屆AI創新大會上,華米沒有提及這一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不過,通過了NMPA認證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華米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不過,隨著數據管理規模的進一步上升,華米想要消除潛在的風險,進一步的安全投入必不可少,畢竟,數據安全是科技公司需要競爭的下一個核心技術領域。下一步走向何方?演講的尾聲,黃汪將話題轉到了合作之中。其一是成立華米人工智能研究院,具體而言,華米科技副總裁汪孔橋將擔任研究院院長,而著名人工智能研究專家、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未來健康研究所創辦人RameshJain(拉米什.杰恩)將出任擔任研究院首席顧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吳楓,出任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席。目前,研究院已經建立了三個聯合實驗室,分別為和鐘南山院士團隊的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和中國田徑協會的田徑運動聯合實驗室,以及和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的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與云知聲的合作是大會的另一個重點,這家專注于語音的AI獨角獸已經在智能交互領域建立起深厚的壁壘。兩家科大系企業的合作或許能夠讓可穿戴設備在語音交互領域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接下來,便是全面走入大健康。如今的華米已通過自研智能可穿戴芯?、算法和傳感器搭建起了完整的AI健康管理架構。未來,華?科技將以AI為技術支點,持續布局健康新基建,重構全球健康醫療產業。華米的未來,值得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責任編輯:

關鍵字標籤:https://www.qtmedical.com/en-gb/About-QTMedical

 
ISO--ISO認證,ISO輔導,品質管理